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士元先生谈语言演化的三个尺度

2017年03月20日 09:29 龚传杰 点击:[]

 

2017317日下午,著名语言学家、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士元先生应我中心邀请,在我校MBA中心丝纺讲堂做了题为语言微观史的讲座。我中心专职研究员石定栩教授、王初明教授、张庆文教授,兼职研究员何晓炜教授、霍永寿教授、魏在江教授及来自各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我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主持。

 

语言是如何演化的?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王士元教授把语言演化分为三个尺度:宏观史(macrohistory)、中观史(mesohistory)、微观史(microhistory)。从十万年前人类语言的出现到当代的语言构成了语言的宏观史。语言学出现后,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则构成了语言的中观史。而语言的微观史主要关注个体语言,从刚出生的婴儿语言一直到人死亡前的语言。

 

语言学家、古人类学家、人口基因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语言宏观史进行了研究。比如相关研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分离大约是在600万年前,350万年前出现了直立行走的南猿,人属的出现及工具的使用则是出现在大约280万年前。15万年前出现了现代人类。正如王士元教授所说,科学是不断前进的,语言也是不断演化的。

 

考古学家、古代历史学家、金石学家从中观史角度研究了语言的演化。语言学的出现,为人类语言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比如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发现印欧语系的144种语言都来自于同一种原始印欧语。王士元教授还列举了一些从中观史角度研究汉语语言演化的例子,比如通过比较汉语、少数民族语,粤语,闽南语等,发现汉语声调的一些变化。再比如,通过研究一些中古汉语或者古诗词,也可以发现汉语语音演化的一些规律。

 

认知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通过当代一些科技手段(如脑成像)从微观史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演化。王士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最新的大脑和语言的研究,比如婴儿的哭声跟母语有很大关系,大脑的不同部位对语言的学习有不同影响。语言演化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王士元教授还介绍了一些语言障碍的研究,并强调了语言障碍研究的重要性。

王士元教授从语言演化的三个尺度讲解语言演化。他鼓励年轻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同时也希望就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与我中心开展深入合作和研究。

  

上一条:“云山领军学者”石定栩教授从新视角谈近义词的辨析 下一条:我中心新增一院级研究机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