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云山领军学者”石定栩教授从新视角谈近义词的辨析

2017年03月27日 09:15 韩流 点击:[]

 

2017317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石定栩教授在我中心做了题为“语料、总结性规律和理论分析(DataGeneralization and Analysis)”的讲座。张庆文教授,何晓炜教授、韩景泉教授、魏在江教授及来自各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我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主持。

  

“常常”和“往往”是一对辨识难度较大的近义副词。石定栩教授和学生通过对CCLBCC语料库的搜寻,找到了二万八千多条的“常常”语料和三万四千多条“往往”语料,然后随机各抽取两千条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发现“常常”和“往往”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两者意义并不相同,在句子中的分布也不一样,并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近义词。具体来说,“常常”表示频率,与时间相关;“往往”表示概率,跟次数相关,通常暗含着两个集合之比。按照线性顺序描述,“常常”可以出现在否定成分、情态动词、时间、地点、方式状语的前面或后面;“往往”只能出现在否定成分、情态动词、时间、地点、方式状语的前面而非后面。如果“常常”和“往往”在一个小句里共现,“往往”只能出现在“常常”的前面。

  

从两者基本语义和句法功能得出的规律性总结,石定栩教授认为,“常常”的基本功能是修饰谓语,结构位置和一般状语类似,说明动作的性质,属于客观副词。“往往”和命题情态动词相似,表示说话人对于事件的判断,基本功能是对小句的命题进行说明和评价,结构位置处于分层vP的最上面,属于主观副词。

  

如何区分意义相近的词语向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正如同从一锅粥里将大同小异的米和豆分离出来一样困难。石定栩教授以大规模语料作为支撑,采用了较为少见的多维度分析法,对常见的近义副词“常常”和“往往”进行了全面、细致、透彻的研究。他希望以此作为切入点,为其它近义词的辨识提供一条较为合理的分析途径。

  

  

 

  

上一条:沉痛悼念桂诗春教授——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下一条: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王士元先生谈语言演化的三个尺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