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澳门大学徐杰教授谈句子成分的漂移

2017年10月31日 11:28 宋伟奇 点击:[]

  

20171030日下午,美国马里兰大学语言学博士,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徐杰教授应邀在我中心举行了题为“句子成分漂移的性质与条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中心张庆文教授主持。讲座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中心专兼职研究员、英文学院及其它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积极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 徐教授主要从选题背景、理论框架及相关分析着手,分享了他对汉语口语中经常出现的漂移(scrambling)现象的研究心得。漂移是指“已经走了吗,刘老师?”这类句中成分后移的现象,这种语言形式在口语中大量存在,但在之前的研究中较少得到关注。徐教授认为,语法中的移位根据其发生的层面可以分为三类:明移(overt movement)、暗移(covert movement)和漂移。其中明移发生在D-结构至S-结构的推导过程中。暗移,看似未动,实际已移,发生S-结构至逻辑式的推导过程中。而漂移,看似已动,实则未移,它发生在S-结构至语音式的推导过程中。徐教授从汉语案例出发,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对漂移现象的相关讨论,包括:易位/换位,追补,倒装,句法移位等分析。沿用黄正德(Huang 1982)分析多重修饰语相对位序的基本思路,徐教授重点探讨了主谓倒装和状中倒装两种结构中的漂移现象。结合对日语的跨语言研究成果,基于“最大投射条件”和句法移位的“自利原则”,徐教授阐释了其分析思路和相关推论:(1)汉语的漂移也遵循最大投射原则,被移动的句法成分必须是XP;(2)汉语的漂移可以定性为:语用(韵律)驱动的XP在语音层面以嫁接方式执行的非论元移位,移位并未改变句法结构;(3)主谓倒装只是表面假象,其实质是在语音层面执行漂移操作,只有主语后移,没有谓语前移;(4)汉语中的漂移遵守“禁止介词悬空律”,漂移可以不遵守“自利原则”;(5)驱动语法单位在语音层面漂移的语用动因可以概括为“【+强调】++急促】”,二者均为必要条件。

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但正如徐教授所说:“弱点和缺点正是我们研究中新的增长点”。本次讲座让听众们深受启发,在问答互动环节,师生们与徐教授就理论建构和具体分析中遇到的一些特例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情的掌声中划上圆满的句号。

  

   

  

上一条:Mick O'Donnells谈二语语料库标注及其应用 下一条:云山学者李少锋博士谈任务型教学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