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陈建平教授谈机构话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017年12月19日 12:00  点击:[]

     

20171214日下午,应我校机构话语研究中心邀请,我中心专职研究员陈建平教授在演示厅作了一场题为“机构话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机构话语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成团教授主持。机构话语研究中心成员和其他在校师生倾听了讲座,大家都受益匪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机构话语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和把握了研究重点。    

陈教授从机构话语的本质与特征、机构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机构话语的研究实践三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与高屋建瓴的阐述并通过生动的举例加以说明,为与会者进一步理清了机构话语研究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研究路径、分析方法以及发展方向,对我校机构话语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在谈到机构话语的本质特征时,陈教授认为机构话语是处于公共语言生活空间的机构性、机制性(institutional)话语现象,具有多声道(plurivocal)、多模态的特征;因此机构话语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方向、多学科母体的特点,吸引学者应用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及方法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科方向进行交叉探究。陈教授指出,机构话语研究实质上是公共话语/语篇分析、与语篇/话语研究并行发展;机构话语研究并不是新的研究领域,此前不少话语分析实践实质是关于机构话语的研究,只不过人们不一定愿意将其归为机构话语研究的范畴而已。当前的研究应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展创新,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话语体系建构的需求,服务于我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为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话语研究领域方面的贡献。    

一般认为,机构话语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倾向,如InstitutionalDiscourse常用互动社会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的方法揭示机构成员在机构语境制约下进行互动时所遵循的话语机制,强调微观层面的分析;OrganizationalDiscourse倾向于揭示话语与机构的互构关系,尤其是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揭示话语在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秩序(尤其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宏观层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显示,这两个研究方向越来越多地互相学习和互相借鉴,关注机构中的话语与文化、话语与权力和话语与身份等方面的内容,揭示话语与机构之间互相建构、互相呈现的关系。    

在谈及机构话语研究理论框架的问题时,陈教授认为这实际上是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抉择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关涉语言的本质、语言学的本质、语言学研究的焦点的哲学思考。陈教授进而从阐释西方学术传统中的两大哲学—文化体系,即笛卡尔和黑格尔哲学体系对思想(思维)的本质属性的不同哲学观点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和索绪尔对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设的哲学思考入手,分析和讨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在语言研究范式的选择上的差异背后的哲学基础,指出功能主义语言学在机构话语研究中核心地位。    

在机构话语的研究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话语的性质的不同认识,所选择的学科方向各有不同,譬如,将话语作为社会交往现象来研究者倾向于采用语用学、会话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将语言作为交际现象者则采用认知心理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将话语作为社会语境的产物的研究方向采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语言人类学、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及方法;将话语作为文(语)类现象采用文类/体裁分析;将话语作为权力与社会控制(社会治理)手段则采用批评话语分析,等等。在介绍和讨论上述多种学科方向的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陈教授针对我校的人才队伍及研究传统,提出应着力形成我校的机构话语研究特色,建议将研究相对集中在基于话语语用学、基于话语语义学以及基于话语社会认知研究等三个学科方向上。    

陈教授最后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就机构话语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的选择等问题,示范了机构话语研究过程的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分析的侧重点。陈教授还解答了大家在课题申报和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使大家了解如何做到论文写作“以小见大”、课题申报如何兼顾学术价值与社会实践意义等问题。

  

   

   

  

 

  

上一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Charlene Polio教授谈二语写作研究中CALF 测量指标的应用 下一条: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Cukor-Avila教授谈非裔美国英语白话的演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