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程李颖教授谈测试效度与课堂评价效度的衔接

2018年01月11日 10:52 李雪莲 点击:[]

 

1月10日上午,云山讲座教授程李颖的第三场系列讲座如期举行,讲座主题为“测试效度与课堂评价效度的衔接(Interface between test validation and classroom-based validation)”。

讲座伊始,为活跃气氛,程老师向听众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学习?”,引起听众思考。然后,程老师根据大家不同的解答,导入测试设计和测试效度概念。

程老师以四版《教育测量》中效度概念的界定、效度理论建构来探讨效度理论的演变。第一版《教育测量》介绍了Cureton1951)的效度理论。他认为考试效度就是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打算测量的能力。同一个考试可以使用于多种用途,因此对每个用途的效度就可能各不一样。在第二版《教育测量》中,Cronbach1971)把效度侧重于测验的准确性检验。因此,Cronbach的效度观就集中在信度侧面。1989年,Messick在第三版《教育测量》中提出效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评价,是对分数解释和分数应用的评价。他通过分层效度框架展示渐进矩阵的效度思想,即构念效度在每个层面都出现,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逐步叠加。第四版的《教育测量》中,Kane2006)继承了Messick效度是对分数解释和分数应用的评价的理念,但他更强调效度验证中情境、政策和公平的重要性。

随后,程老师介绍了Chapelle & Voss 2014)的一个问题和三种效度理论,并以自己团队历时五年的评分研究(grading)为例,启示我们如何做效度研究。

最后,程老师推荐了适用于课堂评价的Pellegrino et. al (2016)效度框架,该框架由认知(cognitive)效度、指导(instructional)效度和推断(inferential)效度组成。由于课堂评价不同于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其多方法多层利益相关者的现状导致效度检验更为困难,而这个效度框架比较适合。

整个讲座中,程老师对效度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使我们的对测试的重要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例,为我们的研究披荆斩棘。


 

上一条:程李颖教授工作坊:有效利用专业协会、会议和期刊引领你的职业生涯 下一条:程李颖教授举行“通过评估促进教学”的工作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