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上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Paul van den Hoven教授应我中心邀请在北校区第八教学楼306(文科基地演示厅)作了一场题为“A Rhetorical Approach to Journalistic Discourse”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中心专职研究员张艺琼博士主持。
Paul van den Hoven教授首先介绍了为什么要对新闻语篇进行修辞话语分析:他认为新闻语篇是新闻工作者对现实的一种阐释和构建,新闻话语是新闻工作者通过修辞手段媒体化塑造出来的。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介于事实与读者之间,他们的重要任务是要将现实重新构建,而读者则是通过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后的新闻语篇来了解新闻事实的。新闻事实本身的内容并不产生任何施为力,施为力所产生效果的是由新闻本身的形式和语体而产生。他强调新闻语篇并不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描述,而是一种新闻工作者构建的语篇。他罗列了新闻语篇的9种新闻价值并对简单地对其举例说明,包括:negativity(否定性),timeliness(及时性),proximity(接近性),prominence(显著性),consonance(共鸣性),impact(影响力),novelty(时新性),superlativeness(特殊性) ,personalization(个性化)。Paul van den Hoven教授多次强调新闻语篇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对事实加工和构建的,而99.9%的读者都是通过阅读这种加工和构建后的新闻语篇来了解新闻事实的。他着重向听众展示了他提出用于分析新闻语篇的话语修辞分析法阐释新闻语篇。他对多个新闻语篇实例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听众了解和掌握他所提出的理论框架。关于此理论框架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他的专著“Gold Mining: The Art of Rhe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此外,他还讲解了新闻语篇中4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包括narration(叙述),comparison(比较),argumentation(论辩),contextual framing(语境框架)。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van den Hoven教授饱含激情、神采奕奕,丰富的多模态资源运用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入胜。在讨论互动环节,听众与van den Hoven教授就新闻话语的构建、多模态新闻话语中多模态的作用和构建机制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Paul van den Hoven教授表示他期待着与大家的下一次会面与学术交流。此场讲座开拓了在座教师及研究生的语篇研究视野,深受听众欢迎!

Paul van den Hoven教授简介:
Paul van den Hoven教授1984年获乌特勒支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 1988年获聘乌特勒支大学教授(full professor),目前担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语言与传播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修辞话语研究、认知符号学、语言应用、法律理论和媒介理论、司法话语的论证及修辞、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和新闻语篇的修辞研究等。今年7月,他的专著“Gold Miningg: The Art of Rhe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开采金矿:修辞话语分析的艺术)”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