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为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迄今为止该学科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988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该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心注重学术传承,在创始人桂诗春、李筱菊、何自然、黄建华、钱冠连等教授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研究队伍日益壮大,成果显著,如不少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或在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出版;王初明、石定栩、刘建达、冉永平、徐海、赵晨等教授的科研成就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并受邀担任多个语言学国际期刊的编委,充分体现了中心的科研实力及国际学术影响力。
研究方向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围绕第二语言研究、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语言本体研究等三大方向展开研究。第二语言研究从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心理语言学、词典学等不同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及双语加工,注重理论创新,关注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外语测试等重大现实问题,服务于国家及广东省的英语高考改革。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从语用学、法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应用,注重本土研究与社会服务,探讨汉语文化下话语冲突与和谐、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等问题。语言本体研究从形式语言学、语言哲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为了突出研究特色和优势,中心成立了理论语言学研究、二语与外语教学研究、语言测试研究、双语认知与发展研究、话语与语篇研究、语言资源与语料库研究等六大研究团队,以及语言障碍与言语治疗研究中心、外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室、续论研究室等研究分支机构。中心还强调学科借鉴与融合,建立了三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语言工程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科研成果
中心的科研成果丰硕。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外语学习、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及语言测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5年来,中心共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在Applied Linguistic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Brain & Language, Cognition,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Language Awareness,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sting, Lexikos, Pragmatics, Pragmatics & Cogni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Semiotica, Studies in Language, System, TESOL Quarterly等SSCI、A&HCI、SCI、CSSCI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并在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获得8项省部级奖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桂诗春教授、何自然教授分别荣获首届和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黄建华教授荣获广东省第三批“南粤楷模”称号;其主编的《汉法大词典》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王初明教授领衔的“续理论”团队荣获2018 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际交流
中心注重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加强开放性及国际合作力度。在加强国际化队伍建设,引进国(境)外著名学者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际学者参与和指导重大项目研究;招收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与国外著名学者积极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强化国际学术交流,积极举办国际会议,邀请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继续鼓励和资助中心专职研究员出国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并使其制度化。聘请了多名国际学者为“云山讲座讲授”,定期进行多场次的学术讲座与交流;中心强调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研究,同时每年举办 2-3 次国际会议或有国际学者参加的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中心讲座每年达 40 余人次,资助研究员多次参加国(境)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及访学。
人才培养
中心注重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已将两年一届的“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打造成了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围绕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力争产出创新成果:定期举办“中心学术论坛”,由研究人员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论坛,探讨学术问题;邀请国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营造中心特有的文化学术氛围。中心自 2004 年来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论坛,为我国语言学专业博士生交流及培养打造了良好平台。中心多年来培养了众多优秀博士毕业生,例如李绍山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原校长)、何莲珍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曾用强教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等。近年来,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社会服务
中心开展的社会服务形式多样,社会影响大。我校桂诗春、李筱菊教授是我国外语科学测试的奠基者,在国内率先引入标准化考试,主导国内“英语水平测试(EPT)”的研制工作。多年来,我校以中心为智库为广东省英语高考改革以及考试计算化作出很大的贡献,开发了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主导广西英语高考题库建设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题库建设方案。刘建达教授直接参与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的研制以及英语高考改革,并向教育部提交了“我国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建议”的咨询报告。亓鲁霞教授向教育部考试中心等部门提交多份外语考试改革的咨询报告。 李筱菊教授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以其独特的创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钱冠连教授借鉴国外理论并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理论研究也受到同行的重视,《汉语文化语用学》成为相关学科的必备索引文献。 王初明教授在研究二语习得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写促学”的教学模式,倡导“作文写长法”教学方法,并且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外语学习“续”理论,这一成果已经在全国部分高校推广。语言障碍与言语治疗研究中心与地方医疗机构建立了联动关系,展开 语言服务和咨询。中心主办的《现代外语》一直是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核心刊物、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