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下午,国际知名语用学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语言学教授黄衍应我中心邀请,在我校MBA中心丝纺讲堂做了题为“涉己态度/信念归属问题与新格赖斯语用学:西非语言中的视点内指词语和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Marking of De Se Attribution and Neo-GriceanPragmatics: Logophoric Expressions in West African Languages and Long-DistanceRelexives in Eas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的学术讲座。我中心专职研究员石定栩教授、冉永平教授、徐海教授、任伟教授,兼职研究员霍永寿教授、魏在江教授以及众多校内外师生和访问学者前来参加了此次讲座。该讲座由我中心兼职研究员、英文学院副院长冯光武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黄教授举例说明了涉己(de se)与涉物(de re)这两个语言哲学概念的区别。接下来,黄教授试图考察言语主体如何从第三人称角度来表达涉己信念(de re belief),并简述了Castañeda对自我知识的归属的研究成果。黄教授提到,Castañeda创造出一类他称之为类指示语(quasi-indicator)的代词,即he*/she*/it*,并表示这是唯一能从第三人称视角标记或表达涉己信念的指示语。然而,黄教授指明他还观察到埃维语(Ewe)等西非语言中的视点内指词语(logophiric expression)和汉语等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这些语言表现都属于Castañeda所定义的类指示语。最后,黄教授从新格赖斯回指语用理论角度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释。
报告结束后,多名师生积极参与讨论,黄衍教授细致地解答了在场师生们的疑惑,并就涉己信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场讲座前后历时两个小时,黄教授深刻的学术见解使得大家受益良多,幽默风趣的语言让现场师生笑声不断,而其独特的性格魅力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