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吴芙芸教授应邀在我中心主办的2017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博士生论坛上做了题为“汉语话题结构的加工”的主旨发言。
讲座开始,吴教授用例子对比说明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而汉语是话题显著性语言,引出了话题结构研究中关于话题是基础生成还是移位生成的争议。吴教授指出已有研究之所以存在不一致的结果,可能跟实验材料的结构复杂度有关,并对话题结构在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及相应的语法地位进行了说明。
随后,吴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包括句首的名词短语应该被解读为主语还是话题,句首的名词短语是否会增加加工负担以及句法结构的复杂度是否会影响话题结构的加工等。基于研究问题,吴教授阐释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记忆(Memory-based approaches)和基于经验(Experience-based approaches)的句子加工模型。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是对预测进行检验、对理论争议提供实证结果支撑。吴教授采用了自控步阅读范式(self-paced reading paradigm)和补全句子任务(sentence-completion task),并通过控制句型结构,在主句和关系从句中研究话题结构和主谓宾结构。吴教授详细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步骤、结果分析及相应的启示。讲座结束后,多名师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进一步就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等展开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