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耿云冬副教授应邀作题为“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Twenty - Four Solar Terms in Learner's Dictionaries: A Perspective of Lexicographical Data”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田兵教授主持,徐海教授、马志刚教授、黄芳副研究员以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词典学方向多名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耿云冬副教授针对辞书研编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即1)中欧数字辞书发展路径异同;2)中国文化走出去,辞书何为?;3)编纂辞书还是集成辞书数据?;4)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耿云冬副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以辞书数据集成角度出发,借助大语言模型,搭载传统文化,提供研究新思路,引发了在场从事辞书研究人员的共鸣。
耿云冬副教授简要介绍了目前融媒(media-converged)学习词典编纂的理论框架,聚焦于多元识读(multiliteracies)、文化负载词(culture-bound lexical units)以及融媒学习词典编纂等几个方面。他以二十四节气术语为例,回顾了这些年中华文化特色词汇从本土走向国际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作为辞书从事者,融媒学习辞书编纂也为文化负载词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探讨文化负载词,耿云冬副教授以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条目为例,对比了现有的纸质、电子和在线词典在信息获取(availability)、呈现模式(accessibility)、学习需求(learnability)和超媒体适应性(adaptability)上的不同,分析了各词典在“夏至”词条所展示的文化内涵,认为现有学习词典中文化词汇单元设计上存在不足。随后,耿云冬副教授从词典学数据的角度探讨了改进汉语二十节气词典词条媒体融合设计的方法,他详细演示了目前多款大语言模型辅助编纂二十四节气术语条目的表现,认为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帮助编者提高信息搜集效率,辞书编者的精力应从专注编纂词典转向致力于建设和应用词典数据库。但他同时也强调,人工智能只能代替完成繁琐的数据搜集任务,生成的词条信息仍然需要编者的进一步加工。
讲座讨论阶段,田兵教授、徐海教授、黄芳副研究员以及现场博硕士生与耿云冬副教授对于文化负载词在词典编纂中的一些热议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气氛热烈。在场的博硕士生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直击了现代词典编纂研究中的痛点,为今后的研究学习打开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