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晚7点至10点,本中心云山工作室成功举行了第7次跨学科讨论会。讨论会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广义论证为主题。会议由云山学者鞠实儿教授和袁传有教授(在线)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周蔚博士探讨了如何运用鞠实儿教授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解决中国背景下的多元纠纷。
周博士从替代性纠纷解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定义谈起,指出了ADR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社会性,并明确了ADR的主要元素包含当事人、对象、行动、行为等。然后,他梳理了ADR提出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Multiple Dispute Resolution)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指出该概念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周博士进一步讨论了ADR的多种模式,包括市场模式、(准)司法模式、一体化模式和专门化模式等,并分析了ADR的制度创新。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周博士回顾了ADR的多种研究路径,包括话语分析的路径(包括语用学和社会学的路径、功能语言学的路径等),博弈论、和平理论和纠纷解决的实验研究路径,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理论视角路径,并分别指出了各种路径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周博士分析了纠纷解决的过程,包括前冲突阶段、冲突阶段和纠纷处理阶段。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周博士论证了广义论证理论运用于纠纷解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他认为纠纷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论证过程,广义论证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探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最后,周博士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基于广义论证视角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发法律服务产品以及提升法律职业的称职性。
在讨论环节,鞠教授认为周博士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袁传有教授认为该报告信息量非常大,分析深入浅出,既具有理论深度又能结合实践,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许文涛博士、王珂博士以及其他在座的博士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涉及该研究的不同方面。
最后,周博士表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在国内首屈一指,认为中国政法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法律语言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也必然能够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