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开阔视野,理清研究思路,提升论文质量,增进交流”的理念,全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于5月10日至11日在北校区水上报告厅进行。此次博士生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
论坛参与者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广外党委副书记陈建平,英文学院院长温宾利,研究生处处长助理杨励,博士生导师钱冠连、王初明、袁传有,北京大学张亚旭副教授等。钱冠连、温宾利、张亚旭和李平分别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作了主旨发言。
陈建平致开幕辞。他说,自2004年起,此博士生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此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1所高校博士生40多份博士论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年轻的学者相聚广外,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语言学这个永恒的课题,共同推动我国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紧接着,陈建平简要介绍了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称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最后,陈建平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今后多来广外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
陈建平致开幕辞
钱冠连:什么样的眼光发现什么样的价值
钱冠连首先发表了以“眼光、(语言)事实和价值——兼论学者的宁静心”为主旨的发言。其发言分三部分,分别为:事实与价值配对,语言哲学与语言研究,宁静心态:为研究、为写作、更为人生。钱冠连认为,对同一个事实,不同的眼光会发现不同的价值,什么样的眼光,决定了从事实中发现什么样的价值。钱冠连以索绪尔为例子解释了这个观点:“他(索绪尔)能发现语言事实中的价值,就是因为他有哲学眼光:不忘讨论存在、时间、事物、精神与意义等等。”
讲到语言哲学与语言研究,钱冠连表示,拒绝哲学的语言研究像没有向导的盲人企图远行。“传世之作并不是一晚上就能把它写出来的。”钱冠连认为,好的博士论文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改:“拒绝修改,或者修改不足,就是拒绝成熟的思想冒出来。”最后,钱冠连强调,获得宁静之心极为重要。“我并不觉得,获得宁静的心与事业的成就,是不同的两件事。”
钱冠连:论学者的宁静心
在提问环节,一名浙江大学的女博士生问道:“中国也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像老子、庄子、孔子的哲学思想,那么中国当今没有伟大的语言学家,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西方哲学呢,还是我们没有学习中国经典哲学?”钱冠连则表示中国哲学缺乏逻辑性,西方哲学的逻辑系统比较完善,能够成功地运用逻辑方式去表述一个道理,使其不产生歧义。
温宾利:博士生应有“海阔天空”的豁达精神
下午,温宾利以《读博士那些事》为题,从四个部分向大家阐述了读博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首先,他提出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拷问,指出很多博士生在读博期间角色进入缓慢、未能按时提交开题报告、提交论文终稿,以及学习效率不高、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并且从入学前和入学后,思想上和专业上来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
温宾利:做好规划,提高成效
“‘单干’与‘互助组’”是温宾利的第二个拷问,针对做研究是否适合单干,他提出了互助的观点。并且向在座介绍了“广外互助导读小组”和参加人员,“我们两周一次活动,比如共读一篇论文、共赏一部著作等等,我们的风格与气氛只能用‘畅所欲言,唇枪舌剑,不留情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友好融洽’来形容。”随后,他从健康与自我调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读博期间的压力,以多个例子建议博士生应积极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要有“海阔天空”的豁达精神。最后,温宾利从与现实紧紧相关的感情、家庭、学业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博士生要做好规划、提高成效,把学业置于首位的观点。“快乐读博,快乐研究”,“且行且珍惜”是温宾利送给在座师生的箴言。
张亚旭:方法永远为问题服务
来自北京大学心理系和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副教授张亚旭,发表了题为《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从问题到方法》的演讲。他首先分别展示了颠倒的房间图片和颠倒的人物图片,通过现场师生对两张图片的感知不同来引出知觉的概念,表达神经和认知的不一样造成人的感觉也不同的观点。紧接着,他从语言认知的模块性切入,列举了不同语境下相同词语所表达语义不同的例子来说明语境的中心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张亚旭介绍了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词类)与语义,以及句法与话语语境加工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一种语言的语言学(句法)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句子水平语言操作的根本性质(汉语语法体加工的性质);汉语量词名词短语组合过程中生命性信息加工的时间神经动态性。为了方便在座师生理解,他引用了外国学者对于语义语法的研究观点来阐述语义、句法的加工等心理语言理论。穿插其中的是从生命科学角度,以可视化数据视图的方式来展现在不同语句、构句法下,汉语实验中听众的脑电波反应。
张亚旭: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
此外,张亚旭将德语和中英文进行对比,以德语为参照点,通过多种“看似奇怪”的句例来探讨时态、句法、语法、语义等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大众理解语言认知概念。张亚旭的演讲展现了提出问题,用科学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方法永远为问题服务。”的总结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李平:不要怕被拒绝
5月11日,我校云山学者、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平以《国际期刊投稿主要环节中的问题》为题发表了演讲。他从如何投稿、如何选择期刊以及投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从博士生论文的题目及关键词如何选择说起,李平提醒博士生们应该跨越传统的壁垒,追求创新。接着,他以曾任国际期刊编辑的经历传授大家投稿所要注意的事项,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国际期刊,了解清楚该期刊是否属于SCI和SSCI数据库。投稿要点如下:其一是注重不犯语法错误,其二是所写的研究论文要具备一种全球视野,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切忌一稿多投。为此,李平举了一个名牌大学博士生因一稿多投而被退稿的鲜活例子。
李平:写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论文
最后,李平讲到,因为国际期刊的门槛很高,投稿被拒绝的发生几率很高。“不要怕被拒绝,被拒绝反而是个机会,促使你不断地修改,做到尽可能完美。”李平如是说。
刘建达在11日的闭幕式上作了发言。他认为,通过此次博士生论坛,博士生们应该体会到“四大心”。这四心分别是钱冠连演讲中提到由“智者见智,愚者见愚,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体现的尽心;温宾利演讲中体现的“爱心”;张亚旭发言中体现的“恒心”;以及李平发言中体现的“平常心”。他希望这次博士生论坛能给各位博士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感悟。
刘建达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