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下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语言学教授、国际语用学研究会(IPrA)的创建者和秘书长、国际语用学会研究中心主任,Jef Verschueren教授应我中心邀请在第九教学楼丝纺讲堂做了题为“Explicit and Implicit Meaning in a Theory of Pragmatics”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冉永平教授主持,吸引众多校内外专家、老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前来参加。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Verschueren教授先用语言使用中的两个基本观察引出讨论议题:(1)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是相对的,绝对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并不存在;(2)所有语言都具有标记隐性意义的结构手段。他较详细地举例介绍常见的隐性意义标志语或触发语。之后,Verschueren教授从格莱斯、新格莱斯到后格莱斯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梳理了与隐含意义(implicature)相关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使用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两分存在问题,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并不是一一对应,意义本质上具有多维性,显性和隐性只程度的差异。由此,他构建一个由凸显(salience)、语境(context)、结构(structure)组成的三维模型解释隐性意义。他指出,在具体操作层面,结构与语境的关系可以通过会话分析的方法描述,而凸显只能依靠直觉判断。最后,Verschueren教授用例子演示了该三维模型的分析过程。
总之,Verschueren教授对语言的显性和隐性意义的阐述逻辑性强,层层深入,既有相关理论的介绍和评议,又有理论模型的建构,并辅助实例演示其模型的实用性与操作性。讲座引起热烈讨论,陈建平教授、冉永平教授、Martin Weisser教授等纷纷提问和点评,本次讲座必将帮助大家对语用学研究的进一步了解,加深对语言结构、语境和意义凸显之间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