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安徽建筑大学徐春山教授谈依存距离与句法结构

2020年11月25日 11:25 王雅琴 点击:[]

20201124日晚上730分,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春山教授做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论坛,为广外师生带了一场题为依存距离与句法结构的主题报告。此次论坛为(庆祝建校55周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系列学术活动——语言资源与语料库研究团队系列讲座之四,会议采用线上腾讯会议模式,讲座由冯文贺副教授主持,校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们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徐春山教授由依存关系和依存距离的定义引入,继而介绍依存距离与语言处理复杂度的关系,即依存距离越大,句法处理复杂度越高。徐春山教授指出,前人对此现象的动因提出两种解释:工作记忆的时间衰退和中间成分干扰。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语言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在交流中偏好较短的依存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的一条普遍原则——齐普夫提出的省力原则。徐教授随后提出,大量实证研究显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依存距离最小化的趋势,显示了语言是一种人驱动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在交际功能和认知机制等多种外部条件约束下形成并演化。接下来,徐教授详细介绍了依存距离最小化趋势对语言句法结构的具体影响。他从词序模式、论元省略、依存关系的投影性、句法树的度中心性(即线性句子中的组块现象)、粘着型语言和屈折型语言的词序演化等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同时徐教授也指出,依存距离最小化是统计意义上较为显著的语言模式,意味着长距离依存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他提出在省力原则的支配下,人们会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处理长距离依存关系,因此演化出该依存关系中的特殊句法模式,例如长距离依存关系的中间成分可能往往更为人们所熟悉,易于通达,从而降低依存关系的处理难度。

 

 

 

 

徐春山教授的讲座叙述细致,内容丰富,以大量研究和实例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依存距离最小化和相关句法结构现象。听众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反应热烈,并踊跃提问,徐教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冯文贺副教授最后进行总结,论坛圆满结束。

 

 

上一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形式语言学论坛”成功举行 下一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李亚非教授来我中心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