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应邀来我中心作“论人类认知的语言基础”学术讲座

2025年09月22日 11:44 梁喜俏 点击:[]

2025年9月21日晚,中心邀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认知科学与语言哲学专家蔡曙山教授,在我中心作了题为“论人类认知的语言基础”的学术讲座。中心鞠实儿教授、徐海教授、袁传有教授、张艺琼教授以及来自中山大学等校内外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蔡曙山教授是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期致力于认知科学、语言哲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认知科学导论》《我言故我在》《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等多部重要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讲座伊始,蔡教授从人类进化史的宏大视角出发,生动阐述了语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语言的产生不仅使弱小的原始人类能够协调更大规模的群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从动物的信号语言向人类概念语言的质的飞跃,最终“语言使人进化为人”。这一深刻的进化论观点,为理解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历史与生物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蔡教授系统梳理了20世纪以来语言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脉络。他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到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逐步展开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深层探讨。在梳理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过程中,蔡老师通过手绘图示的方式,生动阐释了语用学、语义学与句法学之间的层次关系。这一图示不仅直观体现了语言研究的多维结构,更深刻揭示了语言作为中介如何连接人类主体与客体世界,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在认知建构中的核心作用。

 

 


蔡教授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人类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人类从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跃升至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的关键推动力。蔡教授进一步提出,21世纪是一个“综合的时代”,语言成为人类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语言认知成为AI进阶的核心挑战。他特别强调汉语在生成能力、语境理解和文化承载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出汉语在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讲座尾声,蔡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就汉语认知、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启发。

 

上一条:Fernand Gobet教授谈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及其计算建模研究 下一条:中心召开2025级博士新生导师见面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