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潘俊楠教授来我中心讲座

2019年11月13日 22:21  点击:[]

20191111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潘俊楠教授(Victor Pan)在我中心演示厅作了题为Minimalist Derivation of A’-dependency in Mandarin Chinese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中心陈哲博士主持,香港城市大学罗振南教授以及石定栩教授、张庆文教授、马志刚教授以及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的校内外师生参加了讲座及后续讨论。

潘俊楠教授指出,和管约论中移位会引起孤岛效应(island effect)一样,在最简方案框架下特征一致(Agree)也会引起孤岛效应。潘教授检验了关系化和左缘位移两种非论元的依存关系(A’-dependency)中,发现两类结构中谓词后的空位(gap)、复指代词(resumptive pronoun)和小代语(pro)分别在孤岛效应中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多次传输(multiple transfer)和单次传输(single transfer)这两种不同的句法操作进行解释。



潘教授首先对在不同环境下,空位、复指代词和小代语是否引起孤岛效应进行了检测。他观察到,谓词的类型可以对上述成分是否引起孤岛效应产生影响,根据是否能对宾语产生物理影响,可以将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对宾语产生物理影响的行为动词,而另一类是不对宾语产生物理影响的谓词。第一类动词对空位产生影响,使其在关系化结构和话题化结构中都呈现出孤岛效应;小代语只与非物理影响动词有关,在两种结构中都不呈现孤岛效应;复指代词在非物理影响动词后不会呈现孤岛效应,而在物理影响动词之后,若出现在关系化分句中,则呈现出孤岛效应,而若出现在话题化结构中,孤岛效应则不会出现。

潘教授认为,孤岛效应在不同结构中的不同表现,可通过多次传输、单次传输这两种不同的句法操作加以解释。空位、复指代词和小代语在句法推导的过程中都会与先行词形成探针(probe-目标(goal)的关系,但这三种成分所带的特征不同。空位和关系化结构中的复指代词带有可解读性(interpretable)的[var]特征,可与探针建立特征一致关系从而得到特征赋值,随后该语段被传输,整个句子的各个语段在特征核查过程中会经历多次传输,其中特征一致是多次传输的前提条件。但由于空位和关系化结构中的复指代词所处的语段是孤岛,因此该孤岛语段无法与处于高位的语段建立特征一致关系,句子呈现孤岛效应。而小代语和话题化结构中的复指代词带有不可解读(uninterpretable)的[var]特征,只能与探针实现特征匹配(match),无法建立特征一致关系,因而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孤岛语段暂未得到传输。在句子最后一个语段合并完成后,特征一致作为最后一招(last resort)应用于整个句子,不可解读性的[var]特征被一次性删除,最终句子得到传输。由于句子只会经历一次传输,因此关系化孤岛语段和话题化孤岛语段不会引起孤岛效应。由此可见,孤岛效应的不同表现不是由孤岛类型决定的,而是由特征一致和特征匹配这两类句法操作导致的。特征一致使得多次传输得以应用,受到局域限制,而特征匹配只能满足单次传输,不受局域限制。

报告结束后,潘俊楠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潘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性,令听众受益匪浅,为进行相关研究拓展了思路。


上一条:香港城市大学Paul Law博士来我中心讲学 下一条:台湾清华大学蔡维天教授谈语法教学、汉语类型与制图分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