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余可可研究员应邀于我中心演示厅做题为“ERP技术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的讲座。我中心研究员、英文学院及高翻学院教师,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博研究生等参加此次讲座,讲解期间反响热烈,大家就前瞻性技术与语言研究的结合作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此次讲座首先介绍ERP的基本原理,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为当前语言认知研究常用的实验手段,时间分辨率较高,可实时测量出认知加工中更为精细准确的阶段性过程,研究脑内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加工机理;然后介绍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常用ERP成分,以ERP中波形图的波幅、峰值潜伏期以及脑电地形图中头皮分布等特征,界定了以下认知加工的成分:矢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可用于考察语音或视觉刺激的无意识加工),P600(多与句法加工有关,句法违反或句法歧义时出现),N400(句尾歧义,相关和无关词,新词与旧词等会诱发)。
结合实际研究介绍ERP技术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在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中,以翻译启动方向(正、反向),词汇熟悉度(高、低熟悉),匹配(匹配、不匹配)等维度设计实验,验证(匹配与不匹配条件相减的)N400波幅在高低熟悉度下的变化趋势异同,结论遵循Kroll等人提出的修正分级模型(Kroll & Stewart, 1999),即二语词汇熟悉度高时,选择直接的概念表征通达,反之则借助一语词汇间接通达概念。
其次是在双语语言转换的研究中,探究ERP中的成分(N2和/或N400)的直接诱导因素是为线索(印尼语和汉语)抑或是数字,实验数据显示,线索在220-320ms及350-500ms依次引发了N2效应和N400效应,说明转换消耗(语言转换时反应时长变长,正确率下降)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而非语言选择阶段。
最后在汉语为二语的声调感知研究中,探寻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如何加工声学信息(基频F0)和语言学信息(依声调呈现的不同语义)以及声调母语经验于二者加工的影响。其中以差异波波形图中由不同信息刺激所得的MMN存在差异是否显著来阐明上述两类信息及母语是否为声调语言等因素对二语声调加工的影响。
问答环节,余老师和在座的老师和研究生就ERP技术与认知隐喻加工、句法一致性、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展开讨论,问答尤为精彩。讲座结束后仍有不少听众围着余老师继续讨论。本次讲座取得了超越预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