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下午,应我中心的邀请,话语研究中心(巴塞罗那)主任、话语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Teun A. van Dijk教授作了题为“The Discourse of Social Solidarity”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张艺琼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吸引了两百多名国内外学者与研究生的参与,其中包括多位国际著名学者,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James Robert Martin教授和英国利兹大学的Elisabetta Adami教授等。
van Dijk教授首先介绍了社会运动理论。社会运动的相关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涉及大众心理、政治环境、人力和财力的资源调动等。20世纪80/90年代后国际上主要的新社会运动有女性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等运动。以往的社会运动研究通常从文化范式着手,分析其中的身份、情感、话语和框架。基于对社会运动相关的框架研究的批判性分析,van Dijk教授以西欧的“欢迎难民(Refugees Welcome)”社会运动为例,对社会团结运动话语进行了系统的话语分析,呈现于其2023年出版的著作Social Movement Discourse: An Introduction当中。
接下来,van Dijk教授介绍了该著作中的主要理论。他借鉴过往理论,把社会团体中的“团结”这一概念探索性地定义为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同情心等特质。社会团结运动中的活动话语不仅包括街道上的游行,还涵盖横幅、口号、歌曲、传单、演讲等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有可独立作为活动的话语体裁,如宣言、新闻、声明、博客、网站、会议、集会等,每一种体裁都可作为专题研究的对象。以一份宣言为例,van Dijk教授说明了如何以社会团结运动为中心,对话语体裁进行结构分析:某个社会团体的宣言通常阐述该团体的身份、目标和意图,所对抗的组织、活动或规章制度,团体内部的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团体活动等内容。
随后,van Dijk教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社会团结运动话语分析的多种分析路径。在词语层面,可对话语进行内容分析、语料库分析和关键词分析;在句法层面,分析社会运动、政府和难民的施事者角色;在语义层面,分析话语的语义宏观结构(如主题),及局部话语的内涵意义、语义预设和会话含义;还可细察其文体是否正式、所使用的修辞(如隐喻)和论证策略(如事实、规范、规则、观点、故事等)。另外,针对图片的多模态分析跟语言文本分析同样重要,可通过图片中呈现的活动场景、活动参与者、人物视线方向、口号展示等内容及其构图框架揭示其意图传达的活动主旨。
在讲座中,van Dijk教授旁征博引,将社会运动话语与其他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联系起来,以话语分析为原点,如同百科全书般展示了相关交叉学科的已有对话及未来的对话空间。他强调,话语研究的本质是跨学科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开展对话,在工具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互相启发,推进话语研究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
尽管van Dijk教授日程非常繁忙,他依然抽出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听众的问题。他对听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答。不少国际听众向张艺琼教授表示:“He is a truly inspiring teacher and scholar.” 最后,张艺琼教授感谢van Dijk教授与大家分享他的前沿研究成果,澄清了核心概念的定义,介绍了话语分析工具和视角,最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听众的研究视野。
由于Zoom会议人数的限制,当天有许多感兴趣的听众未能聆听van Dijk教授的分享。经过他的同意,我们将讲座录制并上传至B站和Youtube,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观看回放: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J4m137sj/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J5ZRbcKmYI
此外,您还可以访问他所在的巴塞罗那话语研究中心的网站:https://www.discoursestudies.org/,该网站上有丰富的资源,包括访学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