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来我中心主讲“桂诗春讲堂”第十讲

2024年06月11日 08:34 李汶兰 点击:[]

202467日下午,桂诗春讲堂系列讲座第十讲在白云山校区第八教学楼306室举行。本期讲堂特别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王文斌担任主讲,讲题为英汉对比研究应关切彼此的差异性。讲座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晨教授主持,石定栩教授、王初明教授、胡建华教授、冉永平教授、徐海教授、田兵教授、张庆文教授、魏在江教授、董金伟教授、胡春雨教授、秦丽莉教授、梁利娟教授等,以及来自各学院(研究中心)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晨为王文斌教授颁发主讲证书,并合影留念。



王文斌教授首先肯定人类语言具有相似性,以古汉语中的“但”具有“只”义和中古英语中“but”表达“only”义为例。转而,教授提出汉英的差异性值得关注(例如: 汉语表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不具有类英语“though” “but”的转折标志词、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难以判断“横看成林侧成峰”是一个句子还是两个句子等)。这类表达的汉译英存在阻碍也说明了两种语言具有差异。

进而,王文斌教授指出汉英差异归根结底是形态和词类划分的差异。具体来说,教授支持西方语言源头在古印度(梵语)而非古希腊的观点,认为古印度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吠陀经》,因此,这要求所使用语言具有高度明确的回指。然而,汉语的源头不同,自然呈现出差异极大的形态,词类的划分也不可生搬硬套印欧语系。至今汉语的词类划分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也是为什么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词典却无法造出正确的汉语句子。教授对此表达了对黎锦熙先生“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思想的认同,认为词应放在句子中进行解读。在此,王教授建议加强国内汉语文字学的研究,从构词部件和汉字语义之间的关系探讨汉语独特的形态(如:“娶”、“祭”、“盥”等)。



除了词类划分的差异之外,王教授还指出汉英句子存在主谓宾指向的差异。例如,汉语“违停锁车”里“违停”和“锁车”指向不同主体,但英语中不存在同样指向的形式。教授分辨了这类表达和连动式的差异,前者指向不同,后者则指向同一主语。王教授认为这类汉语表达与汉语的文学性具有紧密联系,若主谓宾的指向皆具有显化的表达,汉语会失去自身的韵味。汉英在时体标记系统也存在差异。这表现在汉语母语者尽管学习了几十年英语也仍然容易忘记加上时体标记,王教授认为这本质是competence的差异,汉语中的时体标记(如 )不具有强制性,而英语则具有强制性。同时,教授提及汉语母语者对母语的了解、学习和使用也不足,存在语言赤字的现象。

最后,王教授基于汉英的差异性提出建议,应从“根”上调整汉语者的语文教育体系、英语教育体系,以及汉语研究体系。这不仅要求汉语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习者真正地学好汉语和英语,也要求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学者们要研究基于汉语的语言学理论,不盲目模仿西方理论。

报告共持续两个小时,王文斌教授的讲解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发出了对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灵魂拷问。在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石定栩教授和胡建华教授发表了对报告内容的一些观点,胡教授指出汉语具有主谓宾的完整表达形式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如:法律文本、说明书文本等),呈现出精细化的趋势。王文斌教授也同在场其他师生进行了交流。至此,本期讲堂圆满结束。


上一条:陈希副教授谈使用AI研究语用学的情境 下一条:北德克萨斯大学张宪副教授谈词汇广度测试中的猜测行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