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陈希副教授谈使用AI研究语用学的情境

2024年06月18日 10:44 魏敏文 点击:[]

2024617日晚,广外话语论坛第22在白云山校区8306成功举行。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副教授、SSCI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书评类主编、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期刊编委陈希博士了主题为“使用AI研究语用学的情境:从二元人物关系到复杂社会网络”的前沿讲座,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及《现代外语》编辑部的雷容副教授主持。冉永平教授、吴伟平教授、袁传有教授、刘平教授等来自多个学院的教师、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参加了该讲座。

 

讲座主要针对语用学研究中传统二元人际关系视角的不足,探讨了如何结合人工智能(AI关注情境中的复杂社交网络问题。首先,陈希副教授回顾了LevinsonMeyCrystal对情境的定义,指出三位学者虽然对于情境的定义不同,但都涉及到powerdistancerank of impositionPDR)三个变量,以及所构成的语用学分析框架,用于分析礼貌与语言使用间接性。陈希副教授重点强调,通过上述概念可以看出PDR分析框架只关注二元人际关系表现,由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关键问题:二元人际关系真的能决定语用表现,或至少为语用表现提供合理解释吗?

对此,陈希副教授通过回顾文献和实证研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前人发现,二元人际关系的变量(比如PDR)是基于特定文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会对相同场景中的PDR做出不同的等级判定。因此测定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时,不能仅仅基于研究人员设定好的二元人际关系。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在PDR系统中,只有Distance(社交距离)会对交际者的语言使用造成显著影响。与此同时,Distance也仅能引起20%的语用变动,另外80%的语用变动无从解释。因此,为充分解释交际中的语用问题,还要考虑“看不见”的人际关系对语用的影响,换言之,在交际时,交际双方并不是简单的处于“你和我”之间的二元关系中,而是处在多方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即使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当前交际。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希副教授先回顾了Hwang1987)、Ye2005)、Travers & Milgram1969)等对复杂社交网络的相关论述,简述何谓复杂社交网络,从而提炼出复杂社交网络由节点(nodes)和边(edges)这两个核心概念构成。其中“节点”指的是链接网络中的每一个人,他们之间的联系定义为网络的“边”。“边”可以通过两个节点之间的互动、人物关系、情感依赖等增加权重。接着陈希副教授展示了如何从语言中挖掘出复杂社交网络的信息。她表明可以使用AI辅助话语研究,研究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选取语言数据,第二步调用大语言模型来提取节点信息,第三步调用大语言模型来提取节点之间的互动信息,第四步调用大语言模型来进行情感分析,第五步使用python来画网络图。此外,陈希副教授结合了来自知乎NLP模型训练的数据集对上述五步逐一讲解说明,最后得出的分析结论是汉语使用者有时会考虑“六元”人际关系,这远远超出二元人际关系,这再次说明语用研究仅考虑二元人际关系是不够的。然后,陈希副教授通过对比英国汉语学习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指出不同文化的交际参与者对复杂社交网络敏感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会话双方对交流走向的期待。

最后,陈希副教授根据分享内容,探讨了复杂社交网络与语用的未来。她指出,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语用学中的“情境”,二元人际关系中的语用表现实际上是会话双方各自拥有的复杂社交网络的降维反映,从复杂社交网络角度测试语用表现可以为说话人的意图、传达的语用/社会性意义提供更贴切的解释。

 

 

 

在讲座中,老师和同学们争相提问,陈希副教授耐心细致地和现场师生进行了探讨,现场气氛热烈。陈希副教授还结合具体语境中的交际问题,阐释了复杂社交网络在应用上的启发。总之,陈希副教授的讲座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他们在前沿学术讲座中感受到了新兴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所揭示的广阔学术新天地。期待类似语用学前沿学术讲座能催生更多前沿学术成果。

 

上一条:北德克萨斯大学张宪副教授谈二语听力中的情感 下一条: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来我中心主讲“桂诗春讲堂”第十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