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24 日,第十六届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和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我中心 10多位师生参会,在会议中积极分享研究成果,与学界同仁广泛交流,收获颇丰。

中心参会师生合影
在开幕式上,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我中心副主任田兵教授致辞,他强调双语辞书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着促进中外语言互通、文化互鉴的重要使命,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探索的结合,推动双语辞书编纂的创新发展,提升其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辞书学界的智慧与力量。

田兵教授致辞
会议聚焦 “AI 赋能的双语辞书编纂与双语教学:守正和创新” 这一主题,围绕 AI 赋能的双语词典编纂与使用研究、融媒双语词典设计与编纂平台研发、汉外学习词典与汉语国际教育、双语学习词典与外语(双语)教学、双语词典与跨文化交际、双语词典与翻译实践、双语词典宏观与微观设计特征研究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我中心章宜华教授以“多模态释义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浅析—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验证分析”为题发言,深入剖析了多模态释义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对其理论框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浅析,为多模态在辞书编纂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引发了学界同仁对多模态释义的进一步思考。

章宜华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田兵教授在“重温《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1923)—— 词典编纂与翻译”的报告中,带领大家重温这部经典字典,从词典编纂与翻译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中蕴含的编纂理念和翻译技巧,为当今的词典编纂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田兵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柳长青教授则以“智启未来:AI 时代《英汉大词典》的数字化创新与智能化演进”为题,探讨了在 AI 时代背景下,《英汉大词典》如何进行数字化创新和智能化演进,分析了 AI 技术在词典内容更新、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大型词典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柳长青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李茜教授的报告“AI 生成词条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中国文化特色词的有效性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马志刚教授的报告“形态即句法理论视域下NN复合词的生成机制及其对词条择选的启示”聚焦于英汉名名复合词的形态-句法关系,对于探讨区别词的类别归属问题有启示意义。马立东副教授的报告“人工智能工具在汉英词典修订工作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工具在汉英词典修订过程中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这些发言都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
此外,在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中,我中心博士生贾赛男同学凭借其出色的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我中心在青年学者培养方面的质量。
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当前双语辞书领域热点问题,如大语言模型对传统编纂流程的冲击、如何在智能时代坚守辞书编纂学术规范等展开多场圆桌讨论,我中心学者积极参与交流,分享观点,与其他参会代表共同为推动双语辞书学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为中心提供了展示平台与交流契机,通过与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中心学者进一步明确了双语辞书领域在 AI 时代的发展方向,拓宽了研究视野。未来,中心将持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深化 AI 技术与双语辞书编纂、教学研究的融合探索,为推动我国双语辞书事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